2020關鍵字:財務自由 現實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理財規劃|理財觀點
駐站作家 / 莊仁和 理財規劃顧問Peggy是一位在傳產公司擔任行政的單身年輕女孩,過去曾經在三大電信的門市擔任業務人員,但是因為高業績壓力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才轉職到現任的公司。雖然壓力減輕但收入也隨之下降,面臨家庭經濟壓力需要她幫忙,身體狀況又無法負荷高壓的工作環境,因此在網路上搜尋理財規劃的服務尋求協助。她聽朋友說只要透過某種方式達到「財務自由」,就能有一定的被動收入,不需要工作也可以生活,Peggy希望顧問告訴她該怎麼達成。
什麼是財務自由?
當我們擁有的資產(無論是房地產、股票,或是無形的版權)產生的被動收入(不需要額外付出時間就能得到的房租、股利或版稅)大過於我們的日常支出(包含不定時想出國玩,或是更換手機、電腦的花費),就達到了財務自由的狀態。
例如Peggy住家裡,每個月的食衣住行開銷,包含給爸媽的生活費大約$240,000/年;醫療保險費為$24,000/年;最近一次出國是3年前跟爸媽去日本玩花了$30,000,平均$10,000/年;手機剛換花費$28,000,預計可以用5年,所以平攤約$5,600/年。因此若要達成財務自由的狀態,Peggy一年的被動收入需要超過$279,600元,就能夠在不工作的情況下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
經過計算之後有了明確的目標,下一步就是思考該如何累積資產創造被動收入。
達成財務自由的兩個要素:增加被動收入&減少生活支出
這邊以一般上班族容易接觸到的股票作舉例,若是透過完善的資產配置取得有把握的年化報酬率4%,Peggy需要累積約700萬的生息資產,就能夠在資產不減損的情況下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當中需要另外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就需要更高的報酬率或累積更多的資產來維持購買力。
以Peggy目前每月$35,000的薪水,以儲蓄的方式需要累積50年能夠達到目標;若以投資年化報酬率4%計算,需要28年,Peggy覺得還是太久了,詢問顧問是否有更快達到的方法?
顧問提醒她,**提高報酬率固然是一個選項,但追求更高報酬率的同時,不確定性也會增加。**因此若要維持高把握程度的情況下,減少生活支出就會是另一個思考方向。
Peggy覺得自己的生活費還有下降的空間,出國玩也不是必要選項,手機的使用年限與購買價格也都有調整空間,因此經過討論後的年支出為$166,000,意味著累積的資產到達415萬即可達成財富自由,也就是說透過年化報酬率4%的投資組合,大約13年Peggy就能達成目標。
這邊除了尚未考量通貨膨脹因素之外,是否能夠長時間維持每年$166,000元的花費不改變,以及在達成財富自由之後是否能維持同樣的生活水準,這些問題在詢問Peggy之後,她的臉上浮現了猶豫的表情。
如果是你,會做出甚麼樣的選擇呢?
你真的想要財務自由嗎?還是因為不清楚「多少才夠」?
回到Peggy最初的困擾,她的擔憂來自於自身健康的因素使得收入提升受到限制,既有孝養父母的責任也擔心未來自己的退休準備。因此若能在持續孝養父母時,將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縱使退休後無工作收入,但每年計畫性地提領資產花用,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都夠用,不也是能夠解決Peggy的擔心嗎?
若是採用這樣的計畫,Peggy需要在65歲時累積到559萬資產,在每年花費$279,600的情況下足以支應到她85歲,在目前Peggy還年輕的情況下,需要25年的時間讓她在不調整生活支出的情況下,透過年化報酬率4%的投資組合累積到足夠退休的資產。
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透過嚴謹的方式釐清退休年齡、平均餘命、退休後生活花費、是否有其他財務目標…等等,了解多少才夠,才能讓目標如預期達成。
Peggy的故事讓我們知道,財務自由是我們可選擇的生活方式之一,但若要盡快達成財務自由,需要捨棄掉的生活品質或其它財務目標,是我們能接受的嗎?這需要經過反覆的思考與確認。
先釐清自己「多少才夠」,結合財務現況,才能清楚地擬定各種規劃方案及行動計畫,知道有哪些選擇,以及各個選項的差異,最終選定執行方案後,就會有正確地期待,並且以更強的動力去落實。
專業的理財規劃顧問,就是透過嚴謹的科學方法協助客戶釐清多少才夠,並且制定有足夠把握達成目標的計畫,然後陪伴客戶落實執行。若你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好奇,想了解能不能夠達成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歡迎與我們聯繫,陪同您一起釐清。
文章內容節錄自《財商教育實驗室》
-
Previous Post
三種方法存到你的緊急預備金|收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