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財務顧問,我該先買保險還是先投資?財務顧問給不同時期的保險、投資建議
你會從這篇文章得到什麼?
請問財務顧問,我該先買保險還是先投資?財務顧問給不同時期的保險、投資建議,本文將帶你了解保險的本質與投資的本質,為什麼你不該把投資規劃與保險規劃混為一題,並且了解到在不同階段保險規劃與投資規劃的建議。
保險與投資,是不同的兩個議題
幫65歲爸媽保險年噴9萬!他怨妻喊浪費大吵 網全不挺:乖乖道歉
近期顧問們看到這篇新聞,其內容饒富含義,引起許多內部討論,也因此發現很多人在評估各種金融工具時,切入的角度會因為各自的財商知識不同,而有許多不同解讀。
該花錢買保險,還是存錢投資留做緊急預備金?這個議題其實很值得探討,這篇文章將以全生涯理財規劃的角度,從其本質差異、人生階段需求、彈性調整的重要性,三方面進行分享,希望能提供讀者更有助評估及思考的理財觀點。
保險與投資的本質差異
1.保險是風險管理工具
保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障,用來控制突發事件對個人或家庭財務所造成的衝擊。例如:醫療險能在生病時支付高額醫療費用,而意外險則在意外發生時提供家人經濟支持。
因此,保險商品的核心價值在於「風險移轉」,它是為了當未來發生某些不可預測事件時,給予自己及家人保護。
2.投資是資產增值工具
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資本增值或穩定收益,實現財務增長,並達成長期財務目標,例如買房基金、子女教育費、或退休金等。上述這些目標,必須透過投資商品才可以更有效率地達成。而諸如股票、基金或債券等工具,都伴隨著市場風險,因此需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與財務目標去制定合適的策略。
3. 投資型保險商品的混淆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將保險與投資結合的商品,例如分紅保單、投資型保單。這類商品試圖滿足保障與增值需求,但卻存在「功能不明確」的風險:保障不足,投資收益受限。此外,費用透明度低、收費方式複雜、管理費用高,更進一步削弱了其長期效益。
因此,依全生涯理財規劃的角度,兩者應該分開規劃,保險專注於「風險管理」,投資專注於「資產成長」。兩者目標不同,合併規劃可能導致效益被稀釋,甚至偏離初衷,落得兩頭空。
投資規劃、保險規劃分開規劃的好處
1.釐清目標,避免混淆
分開規劃可以讓顧問更容易幫助客戶釐清需求。保險用於補足當下保障缺口 ,而投資則專注於客戶的長期財務目標。這種清晰的框架,讓理財規劃變得更簡單、更容易實行。
2.因應人生每個階段的變化
每個人隨著年紀增長,可能會轉換各種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的財務需求也會跟著改變。例如:單身時偏重投資增長,成家後注重家庭責任、保障與教育基金,退休後則注重穩定收益與健康保障。將保險與投資分開規劃,能讓理財計劃隨著人生進展更靈活地調整。
3.投入成本簡單明瞭,透明度高
分開規劃保險商品與投資商品,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費用結構。例如,投資型保單的管理費用、手續費用,往往高於直接投資基金的費用,長期下來可能侵蝕收益。而獨立規劃能選擇費用更透明、效益更高的商品。
三、每個人生階段的規劃建議
1.初入社會:注重基本醫療保障、開始學習投資
保險規劃:此階段收入較低,但對意外與醫療保障需求高,應優先購買醫療險與意外險。
投資規劃:年輕就是本錢。可選擇風險較高、回報潛力大的股票或指數型基金,利用時間優勢實現資產增值。
2.成家立業:加強個人保障、增加穩健型投資
保險規劃:身為家中經濟支柱,隨著責任的增加,應提高壽險額度與規畫重大傷病險,以保障家人的生活品質。
投資規劃:因應家庭支出,選擇風險適中的商品,如混合型基金或債券基金,兼顧收益與穩定性。
3.退休準備:降低投資風險、著重現金流
保險規劃:重點轉向長期照護險、癌症險,以應對高齡化健康風險。
投資規劃:以穩定的現金流為主,如定存、債券,確保生活所需。
4.退休後:保障與傳承
保險規劃:確保長期照護險能夠支付晚年看護需求,並考慮透過壽險來做財富傳承。
投資規劃:保留足夠流動性資金以應對緊急情況,其餘資產則專注於保值。
四、全生涯理財顧問的角色
全生涯理財顧問的使命在於幫助客戶在不同人生階段做出適合的財務選擇。分開規劃保險與投資能讓顧問在需求分析、目標設定、與執行策略時,更加專注與精準。同時,顧問不會直接告訴客戶應該怎麼做、怎麼買才對,而是做好陪伴與提供建議的任務,根據客戶的人生變化及需求,不斷調整、規劃,確保策略符合客戶的實際需求。
- 稅務快訊:個人持有未上市櫃股票抵繳股款,所得稅如何計算?
- 稅務快訊: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所得稅怎麼算?稅務專家表示以簽證發行為評定標準
- 稅務快訊:房地合一稅2.0常見錯誤,混淆房地合一為與營所稅
- 稅務快訊:113年特別扣除額優惠,育兒與租屋族的稅賦優惠和排富條款
- 稅務快訊:繼承人若拋棄繼承,是否仍可適用遺產稅的扣除額?
Previous Post
實支實付醫療險評價|新光人壽新呵護安心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U5)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