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財產給子女後,可以撤銷贈與要回來嗎?法律專家建議贈與時記得列下書面承諾
你會從這篇文章得到什麼?
現代的社會,父母親在生前贈與財產給女的情形相當普遍,但在贈與後有些子女並沒有如父母期望般的履行責任與義務,以至於父母親想要撤銷贈與,此篇文章民法專家將解析在什麼樣的情境,可以撤銷贈與收回財產,為什麼在贈與財產時應盡量把口頭約定的承諾給記下來。
Bruce Chiu
安睿宏觀證券投資顧問 法務遵循
請問民法專家,贈與財產給子女,能撤銷贈與嗎?
現代的社會,父母親在生前贈送財產給子女的情形相當普遍,大家也常在新聞中看到父母贈與子女財產後,子女反悔當初對父母的承諾,導致父母後來因生活無靠陷入困境,而向子女撤銷贈與取回財產的案例。
常言道:「覆水難收」是在形容已經潑出去的水是很難收回的,而贈送出去的東西就有如潑出去的水,有可能再要回來嗎?在法律上有什麼規定嗎?
案例情境:老父贈與財產給兒子,兒子未實現承諾
新聞報導有位老父親將名下的房產贈送給兒子,同時要求兒子必須要讓父母在贈送的房子裡住到百年之後,並且要孝敬父母,同時也要負責祭拜家中的祖先。但是兒子在取得房產後,沒有實現當初的承諾,不但要求父母搬離所贈與的房子,也沒有祭拜祖先,老父親一氣之下便向法院提告,要求兒子將房產返還。而法院在審酌老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後,最終判定兒子應該將房產返還給老父親。
傳承、贈與出去的資產,可以收回的嗎?
從上面的案例來看,是否就代表著送出去的東西,是可以任意跟對方要回來的呢?其實,依據民法第 408 條規定,贈與物之權利未移轉前,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其一部已移轉者,得就其未移轉之部分撤銷之。前項規定,於經公證之贈與,或為履行道德上義務而為贈與者,不適用之。
用白話講,答應要贈與他人物品,只要贈與人還沒將物品交給受贈人之前,贈與人都是可以無條件反悔而拒絕交付物品,除非是經過公證的贈與或是為了履行道義上義務的贈與才不能反悔。上述的情形是指尚未交付贈與物的前提下,贈與人可以有反悔的空間,相反的,只要贈與人將贈與物交付給受贈人後,原則上贈與人就不能反悔,要求受贈人返還贈與物,否則大家都可以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隨意地拿回送出去的物品,如此就無法維護法律的安定性。
民法可以撤銷贈與的幾種情境
但是在法律上,有原則通常就有例外,而在贈與人將贈與物交付給受贈人後,例外可以撤銷贈與,要求受贈人將贈與物返還的規定有以下兩種情形:首先,依據民法第 412 條規定,贈與附有負擔者,如贈與人已為給付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時,贈與人得請求受贈人履行其負擔,或撤銷贈與。用白話講,贈與人贈與物品給受贈人時,有要求受贈人應該履行某特定的義務,但受贈人不履行時,贈與人可請求受贈人履行義務,否則就可撤銷贈與;其次,依據民法第 416 條規定,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一、對於贈與人、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二、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用白話講,受贈人於取得贈與物後,對贈與人或特定人有故意傷害的行為,而受刑法所處罰時;或是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時,贈與人都有權利撤銷贈與。上述兩個規定是法律上特別例外賦予贈與人有撤銷贈與的權利。
案例解析
在了解法律上的規定後,現在回頭檢視前面所舉的案例,當老父親將名下的房產贈與並過戶給兒子後,原則上是不能撤銷贈與,要求兒子返還的,但是因為在贈與當時,老父親有要求兒子在取得房產後,要讓父母居住到百年之後,也要孝敬父母,並負責祭拜祖先,而這些內容就使得這個贈與成為附有負擔之贈與,也就符合民法412條所規定可以撤銷贈與的情形。
此案例,當兒子取得老父親贈與的房產後,要求父母搬離房子,也沒有回家祭拜祖先時,兒子很明顯地就是沒有遵守當初老父親所提出的「負擔」要求,因此老父親便可以主張撤銷對兒子的贈與房產行為,要求兒子將房產返還給老父親。
民法專家的建議:贈與時記得列下書面承諾
許多父母在贈與財產給子女時,心理仍存在著許多期望與想法,希望子女可以奉養自己到終老。為了保障自身的老年生活不虞匱乏,建議在贈與的當下,父母可以把心裡的期望與想法,要求子女白紙黑字寫下書面的承諾,如此就可以把這些「承諾」落實成為具備法律效力的「負擔」,當未來子女如果沒有履行自己承諾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要求子女履行承諾,或是撤銷贈與把贈與的財產拿回來。
結論
如果您有贈與上的安排或是計畫,建議提早聯絡您的律師或是財務顧問,請他門協助諮詢評估,提早做贈與的規劃與安排,讓贈與人與受贈人皆大歡喜,如此才能保障贈與人最佳的權益而無後顧之憂。
想了解更多關於遺產、繼承的的文章?請見下文
- 實支實付醫療險評價|臺銀人壽新金安心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1Z)商品比較
- 實支實付醫療險評價|台新人壽備感依靠住院醫療費用健康保險附約(HXB)
- 實支實付醫療險評價|國泰人壽新實全心意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CV3)
- 小心投資型詐騙就在你身邊,了解投資型詐騙的手法,嚴防二次詐騙從了解四不原則、3C原則開始
- 意外實支實付險評價|台灣人壽意本正經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附約(NYAH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