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別做空美國」放心買美股?巴菲特的七個投資啟示|投資策略|資產配置
去年2020是個很特別的一年,即便在特別的一年,每年的巴菲特股東信或許看似老調重彈,但總有一再發人深省的思考。筆者整理了以下七點加上個人見解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唯一有一點要留意。
公開承認錯誤
願意公開承認錯誤是個很特別的特質,就像橋水基金的創辦人雷.達里歐說過:「發現你是錯的往往比你是對的更有價值,因為你正在學習。」。巴菲特1993年收購德克斯特鞋業(Dexter Shoe Company)及2015年卡夫亨氏(The Kraft Heinz Company)合併案,他也都曾公開說明自己認為疏失的地方。
巴菲特在2016年收購精密鑄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簡稱PCC),這主要是他說明錯誤的部分,110億美元的減記有98億來自於PCC。主要原因是對未來成長的平均收益誤判,也因此認為收購時的估值買價過高。巴菲特在這個部份強調問題是出於自己,他並沒有被誤導,並且大力讚揚公司與執行長。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出於自己對航空工業發展的誤判。
雖說巴菲特強調自己的錯誤,但實際上波克夏在2020年仍有425億美元的稅後淨利。這也反映了「發現自己做錯了,比發現做對了更有價值」的心態。在一個91歲的長者身上,仍然不斷看到成長心態,也見證了能學習一輩子的人的可敬之處。
漂亮的故事背後需要有基礎支撐
很多人買股票是買一個美妙看漲的故事,大家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看似前景一片看好,加上高超的營銷手段,極富有想像力的會計處理技巧,這些條件綜合起來後,很容易在短期間使股票價格遠遠大於股票價值,這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幻象變現實的證明。
而這些被追捧的公司或者商業鉅子就像是帝國與國王,但我們要留意的是這些國王有沒有穿著我們看不見的新衣,還是潮水退去後我們發現國王們在裸泳。
成為好公司的股東 遠遠優於實質控制一間平庸的公司
巴菲特的好夥伴查理.蒙格跟巴菲特說過:「擁有一家優秀企業的非控股部分,比100%控股一家邊緣企業艱難度日更有利可圖、更令人愉快,工作量也少得多。」。
其實這件事也是反映了巴菲特的轉變,巴菲特也曾說如果當初他不買入波克夏,那他其實會賺得更多。所以其實後期巴菲特在投資上從在意價值跟價格的當下區別,轉為更重視公司長期競爭優勢、企業管理能力、價值未來的增長,再做好資本配置。因為以普通的價格買入優質公司,與用便宜價格買入普通公司有本質上的區別。
債券投資不是一個好選擇
巴菲特在股東信說明:「你能相信,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去年同期為0.93%,已經從1981年9月的15.8%的收益率,下降了94%嗎?在某些大國或重要國家,如德國、日本,投資人從數兆美元的主權債務中,投資人獲得的竟是負報酬。而全球的債券投資者,不論是養老基金、保險公司或退休人士,都面臨著暗淡的未來。」
不過巴菲特也強調,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主權基金也好,出於監管跟信用評級的原因,也大多需要將重心放在債券上。甚至想要在低利率環境轉換投資高風險的公司債(筆者:高收益債),而這真的不是一個好主意。也因為波克夏每年有其他的業務收入來源,因此跟其他保險公司與主權基金相較,能選擇短期看似波動性高,但長期相當有利的重股權投資策略。
投資及浮存金成本的優勢
波克夏旗下主要有兩間保險公司,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EICO)跟通用再保險(General Reinsurance Corporation),這些保險業務目前帶給波克夏1,380億美元的保險浮存金。保險公司是以收受保費來做出承諾,承諾保險事故發生時支付賠償金的經營模式,因此會產生先收款後賠款的現象,這種模式會使得保險公司會持有大量的現金流。而這些現金流只要符合法規規定下,是可以去做出資產配置的。投資這件事有點像在玩德州撲克,我沒有辦法確認我這把牌是贏或輸,但我可以確認的是我可以管理好風險,意思是我們可以根據勝算做下注。因此我們不需要追求一把求勝,我們要追求的是長期的風險管理,就好像在頂尖的網球賽對決一樣,我們要避免的是失誤,讓自己減少犯錯,維持長期勝率帶來的效益,這也是巴菲特為什麼會檢討自己失誤的原因。
而知道自己知道甚麼、知道自己不知道甚麼、知道有可能有自己無知的情況,都是風險意識,而如何去將以上三者做好絕對需要提升能力,也隨著能力提升,自己可以掌控的層面就越多。同時搭配浮存金的龐大現金流運用,可以掌控的範圍越廣,塑造出巴菲特喜歡的勝率。
股票回購的時機差異
2020年波克夏回購80998股的A股,花費247億美元。股票回購這件事情,是一種資本配置的方式,關乎到我們如何使用錢,以及使用的效率。
如果在內在股票價值高於外在股票價格的情況下,可以提升股東的每股內在價值。但若像大多數的公司在外在股票價格高於內在股票價值的情況下,反而會損及股東長期的利益,但可能換來一時股價的飆升跟其他投資者的短期跟進。
股票回購只是資本配置的其中一種方式,雖然操作得宜是相當不錯的策略,但通常這也反映對波克夏而言,目前沒有太多的優質公司有便宜可以撿,而通常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在股市狂熱的時期。
永遠不要做空美國
巴菲特在信中說明:「世界各地有許多人創造奇蹟,創造了惠及全人類的廣泛繁榮。但在短暫的232年歷史中,還沒有一個像美國這樣釋放人類潛能的孵化器。儘管總有一些嚴重的干擾,美國的經濟發展仍然令人感到驚嘆。這也讓我們產生堅定不移的結論,永遠不要做空美國。」。
而為什麼巴菲特說永遠不要做空美國市場,而不是不要做空美國個股如特斯拉、蘋果、亞馬遜….等呢?他其實不是鼓勵大家去做空個股,而是因為我們知道長期投資的本質是生產力的展現,而這個生產力的展現是由更好的資源運用、科技的進步、生活的便利性、找出新的資源…等構築而成的。
換句話說,投資公司是看公司未來的好壞,投資美國是看美國未來的好壞,投資世界是看世界未來的好壞。所以我們在投資時應該思考的不只是好的那一面,而是想著不好的那一面萬一發生了,我是否願意承擔。那自然世界不好的風險小於美國不好的風險;美國不好的風險又小於美國個股不好的風險。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如果我們只是要長期生產力的結果,那投資標的越分散,種類越多元,我們更可以冒著承擔得起的風險,去獲取我們越能把握的投資報酬。
兩百年來的趨勢
從以上的信件內容中,我們看到即使是和市場相處超過一甲子的巴菲特,依然為自己的投資盡了最大程度的管控。長期來說,投資就是生產力的展現,縱使每個人投資的動機看似不同,但本質是大家都趨向過上更好的生活並且努力實踐。短期市場內的事件我們真的很難預料之外,投機行為帶來的虧損風險往往比獲利快感還真實;但將兩百多年的歷史拉長來看,有些人認為當今經濟是虛構的泡沫,抑或是真實的資本堆疊都好,世界經濟的各種發展確實不斷向上。
我們不預測市場,是因為我們理解「管控投資的風險」絕對優於「要求不合理的報酬」,身為顧問團隊更重要的是陪伴客戶,走過一個又一個的金融低谷與經濟奇蹟。
文章節錄自《查爾獅&牙牙的投資理財與文學
-
Previous Post
別成為羊群效應的多數人 為何你該戒了短線進出的癮|投資策略|理財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