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大忌 – 財,不只是非理不行!|連載專題#1|財商科普|

文 / 劉凱平 安睿宏觀證券投資顧問總經理

台灣人的平均年壽已達八十一歲,而且還繼續增加中的這件事實,讓如何維護我們後半生生活尊嚴成,為許多人非盡早解決不行的嚴峻課題。維護晚年生活尊嚴最大的威脅,就是晚年病痛殘身的平均時間很長,有人估計平均長達十年,這對事先沒有準備好的人來說猶如噩耗。現有的各種公辦職業退休金、勞保基金、及國民年金加總所得總額在照顧晚年日常生活基本水平後,是否還有餘力足以維持老病纏身長期照顧所需,肯定是一大挑戰。更糟的是,服務品質全球首屈一指的全民健保制度多年收不抵支連年虧控的情況,在調漲保費難如登天的現實考量下,降低給付範圍及金額已經是勢在必行,讓原本年老以後的生活尊嚴更難維護。

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在解決老年生活尊嚴的問題上普遍有三不現象,一「不」靠孩子孝親養老,二「不」提供無微不至的健保制度,三「不」全然倚靠公私退休金制度。相對來說台灣人維護老年生活尊嚴的現況,則是三項都靠,而不是往三不靠的方向努力。從國家實力、跨世代公平性、及社會福利政策成本效益…等對價關係角度來看,有問題的應該是台灣,而不是西方工業發達國家。

西方人在三不靠的環境下,老年生活尊嚴又靠什麼維護呢。就是以個人家庭長期理財為主,公司退休金制度為輔,加上運動文化盛行以至於晚年老病纏身歲月相對要短很多。這是文化差異所致,結果就是西方人須要準備巨額老本的壓力得以大幅降低。個人家庭長期理財如此重要,西方人也是經過漫長時間的體悟才逐漸建立起來,因此它是一種文化認知。這是台灣整體養老系統,落後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因為台灣工業化成功社會富裕的時間相對太短,所以長期理財文化尚未建立。結果就是把老年生活尊嚴重擔硬加在孩子及政府的身上,寄希望於孩子會孝順、而政府會大有為的不切實際想像之中,其結果已經不是後果堪慮所能形容。老先生用鐵鎚釘死老病纏身的結髮妻子,趁孩子上班在浴缸裡淹死失智老伴、散步時將輪椅上失能老父推下灌溉大圳淹死的人間慘劇時有所聞,相信在尚未找到正確有效解決老年生活尊嚴出路的台灣社會,類似慘絕人寰的畫面短期間內仍將難以消失。

台灣人不認識的個人家庭理財,西方人稱做全生涯理財規劃(Lifestyle Financial Planning)。全生涯理財規劃概念裡的第一個重點就是盡早下手做好規劃。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於推動民主民權民生,做法上強調思想、信仰及力量的邏輯關係至關重要。意思就是革別人的命要先革自己的心,改變舊制度舊思維,要先做到讓自己的認知覺醒,認知到昨日種種比如死,今日種種比如生。 不如此,新文化、新生活態度的建立就是緣木求魚。理財一詞在台灣隨然已經通俗到連小學生都能琅琅上口,問題是台灣人在理財行為上卻普遍呈現出還是一個步伐踉嗆的娃兒。

在台灣正以高速奔往超高齡社會的今天,當客觀環境尚未建立個人家庭賴以維護老年生活尊嚴可以長久遠大的正確長期理財文化之際,能先看清楚問題癥結所在,應該是正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無遠慮者必有近憂,此言不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