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窮的5種常見行為,從心理學的主張告訴你!如何解開迷戀小確幸卻沒有未來的困境

你會從這篇文章得到什麼?

文章運用心理學提到精緻貧窮其實是來自於同儕壓力,解釋小資族在消費行為上普遍出現的小確幸、或是精緻貧窮的行為模式。如果這樣的說理可以成立的話,很大程度是心理學上早已驗証的主張,也說明了在現代社會中,有錢不有錢不是重點,而是人類不論如何演化,行為本質上仍然是群居的動物,而群居的動物是沒辦法長期離開群體,獨自生活的。

新聞原文

精緻窮是近來網友經常在社群討論的字詞,新聞媒體也可見到關於精緻窮的報導。

究竟精緻窮意思為何?
精緻窮是網路新興用語,據傳是在2018年由中國大陸一名微博用戶發明,用來形容低收入、高物慾族群,賺的錢跟不上消費力,但為了維持精緻生活,經常月不敷出。簡言之,精緻窮意思就是「活得精緻卻非真正有錢」。

精緻窮心理學怎麼解釋?
從心理學概念來看,精緻窮很可能是稀缺心態(Scarcity Mindset,或稱匱乏心態)作祟,因為現實生活中缺錢,更加在意財富,於是試圖在他人面前營造精緻、有錢的形象。

精緻窮現象為何會出現?
社群媒體發達,平凡小資族長期關注名人網紅的精緻生活,久而久之難免跟著講究行頭打扮,希望自己也能向他人展現美好的一面。心理學對此現象亦有解釋,當人們的自身處境與另一種參照物相比處於劣勢時,便有可能產生「相對剝奪感」,而為了消除「被剝奪感」的情緒,就可能透過買名牌、高級消費等行為,滿足自己追求同樣生活水準的慾望。

精緻窮意思是什麼?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戴伯芬分析,現代人容易受到同儕、網路壓力,加上整個社會氛圍都在刺激著外在消費,買房對多數人來說又是難以達成的夢想,長此以往,就有越來越多人抱持「與其存錢不如活在當下」的想法。也因此,有些人認為,精緻窮和小確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精緻窮特徵有哪些?
■ 重度品牌迷思,再窮也要買奢侈品
■ 儲蓄理財先擺一邊,及時行樂更重要
■ 購物不看價格,花大錢也不手軟
■ 用錢「買時間」,叫外送、搭計程車成家常便飯
■ 開心難過都能花錢,想消費就找理由開脫
■ 荷包空空時安慰自己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

原文出處

顧問點評

劉凱平 KP Liu

安睿宏觀證券投資顧問總經理

在報導中嘗試解釋年輕人消費時出現精緻貧窮的現象,應能理解成過往大家熟悉的小資階級,普遍具有的小確幸現象,而精緻貧窮只是換一種新名稱來稱呼小確幸現象。

新聞中,記者也嘗試用同儕壓力來解釋小資階級在消費行為上,普遍出現的小確幸、或是精緻貧窮的行為模式。如果這樣的說理可以成立的話,其真正的意義就是年輕人消費行為之所以會有所偏差、不符自己的利益,很大程度是心理學上早已驗証的主張,就是人類不論如何演化,本質上仍然是群居的動物,而群居動物的屬性就是個體必須服從群體,個體必須跟隨遵守全體族群的行為偏好行事,否則特立獨行的個體就會被群體逐出所屬的族群,過著獨立求生的生活。當然在上古時代離群索居的動物存活機率是很低的,因為很難不成為食物鏈更高端動物獵取的對象。

不論是小確幸也好,精緻貧窮也罷,都是全生涯理財規劃顧問所要嘗試協助客戶解決的人生一大挑戰,而不僅僅是釐清保單現況、資產管理及節稅規劃的範疇而已,更多得是在長期陪伴過程中,嘗試從諮詢顧問的角度,尋思如何協助客戶面對同儕壓力的挑戰,進而選擇適合實現自己短中長期理財目的的消費行為,在專業稱職顧問的持續諮詢陪伴下,才能有效的戰勝同儕壓力及外在環境的噪音,放棄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偏差消費行為。

毫無疑問的是,如何「擺脫眼前消費的短暫快樂,定睛長期遙遠較不確定幸福」正是當下小資階級實現幸福人生美夢過程中最嚴峻的挑戰。客觀而言,這樣嚴酷的人生挑戰,一般人在缺乏專業的規劃顧問協助下,想要順利走完財務旅程安抵彼岸是談何容易?

【顧問觀察週報】

當理財資訊爆炸,你需要的是重點。

請稍後...

我們已收到您的資訊!

相關文章